古代諾的意思

"諾"這個詞在古代漢語中有多種含義,但並不是一個古代的專有名詞或特定的概念。它可以作為動詞、名詞或者語氣詞使用,具體意義需要根據上下文來確定。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含義:

  1. 動詞,表示應答、答應或者同意。例如,《論語·里仁》中有云:「子曰:『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這裡的「諾」就是作為動詞,表示孔子對君子應該時時保持仁德的教導表示同意。

  2. 名詞,指應答聲或承諾。例如,《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高祖曰:『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這裡的「諾」就是作為名詞,指承諾或應答。

  3. 語氣詞,表示應諾或者詢問。例如,《詩經·小雅·車轔轔》中有云:「車轔轔,馬騰騰,君子陽陽,小人長長。」這裡的「諾」就是作為語氣詞,表示詢問或應答。

需要注意的是,"諾"在古代漢語中的用法與現代漢語中作為姓氏的「諾」字意義完全不同。作為姓氏的「諾」是一個少見的姓氏,並沒有特定的含義,僅僅是一個標識個人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