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層化分析(階層化意思決定法ahp)
階層化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由美國運籌學家Thomas L. Saaty在1970年代末期所提出的一種決策分析方法。這種方法用來解決複雜的多目標決策問題,它將決策問題的各個方面按照層次結構進行組織,並使用數學模型來量化各個層次的元素之間的相對重要性。
階層化分析法的步驟通常包括:
-
建立階層結構:將決策問題分解為不同的層次,包括目標層、方案層和標準層。目標層是決策的最終目的,方案層是可供選擇的方案,標準層是用來評估方案的標準或屬性。
-
構建判斷矩陣:對於每一個層次的元素,都需要構建一個判斷矩陣,用來表示該元素與其直接下級元素之間的相對重要性。判斷矩陣是一個正方形矩陣,其對角線上的元素為1,其他元素則根據Saaty提出的9級量表來填寫。
-
計算權重:通過計算判斷矩陣的特徵根和特徵向量,可以得到各個元素相對其直接上級元素的權重。這些權重可以用來表示各個方案或標準的相對重要性。
-
一致性檢驗:為了確保分析結果的可靠性,需要進行一致性檢驗。這通常通過計算一致性指數(CI)和平均一致性指數(CR)來實現。如果CR小於預定的閾值(通常為0.1),則認為分析結果具有一致性。
-
合成決策:將各個層次的權重進行合成,得到最終的決策結果。
階層化分析法有許多優點,例如它適用於多目標決策,能夠處理模糊和不確定的信息,並且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可解釋性。然而,這種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它依賴於決策者的主觀判斷,而且對於大規模的決策問題,分析過程可能會變得非常複雜。
總之,階層化分析法是一種有效的決策分析工具,它幫助決策者系統地組織決策問題,並量化各個決策元素的相對重要性,從而做出更為科學和客觀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