晡時的意思

"晡時"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時間概念,它指的是下午三時至五時的時間段。這個辭彙來源於古代的計時方法,即「十二時辰制」。在十二時辰制中,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而「晡時」則是從申時開始,即下午三時至五時。

古代的計時方法通常與太陽的位置有關,不同的時間對應著太陽在不同高度角的位置。在「晡時」這個時間段,太陽已經開始西下,但還未到日落時分,因此被認為是下午的時間。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現代時間的普及,這種古代的計時方法已經不再常用,人們更多地使用24小時制或12小時制來表示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