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表示法律行為
意思表示(Willenserklärung)是指當事人將其內心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現於外部的行為。在法律上,意思表示通常用來作為構成法律行為的要素之一。法律行為是指依當事人的意思而設立、變更或消滅其法律上權利義務的行為。
意思表示必須具備以下要件,才能成為有效的法律行為:
-
內心意思:當事人必須有明確的內心意思,即想要通過其行為達成某種法律效果。
-
表達:當事人必須將其內心意思以一定的方式表達出來,使他人能夠理解。
-
意思與表達一致:當事人的內心意思必須與其表達一致,即不存在欺詐、錯誤或脅迫等情形。
-
意思表示能力:當事人必須具有作出有效意思表示的能力,這通常要求當事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
意思表示自由: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須是在自由意志下作出,即不存在外部強制或內部精神缺陷。
意思表示在許多法律制度中都被視為法律行為的核心要素,例如在契約法中,買賣雙方就價格、品質、數量等條款達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即構成買賣契約。在遺囑法中,立遺囑人通過書面或口頭方式表達其遺產分配的意願,也是一種意思表示。
然而,意思表示的概念並非普遍適用於所有法律制度。在一些大陸法系國家,如德國,意思表示是法律行為的核心要素。而在其他法律體系中,如英美法系,則可能更強調外部行為的效果而非當事人的內心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