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行逆施之是什麼意思
"倒行逆施"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行動與常理或常規相反,行事違反常道,做不應該做的事情。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人的行為違背倫理道德、違反社會規範,或者在處理事情時採取不恰當的方法,與正常的行為準則背道而馳。
這個成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史記·項羽本紀》,其中記載了項羽在垓下之戰中的故事。原文是:「項羽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在這個故事中,項羽的「倒行逆施」是指他在失敗後不願意回到江東,因為他覺得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這是一種違反常理的行為,因為他放棄了一線生機。不過,這個成語後來被引申為更廣泛的含義,用來形容各種違反常規、常理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