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肉糜意思
"不食肉糜"這個成語出自中國古代的一個典故,原意是指不食用肉粥。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朝時期的一個故事,與當時的皇帝晉惠帝有關。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年發生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很多百姓因此餓死。晉惠帝聽聞此事後,感到非常困惑,他說:「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這句話的意思是,既然百姓沒有米飯吃,為什麼不吃肉粥呢?
晉惠帝的這句話反映了他對民間疾苦的無知,因為在他看來,肉粥是一種常見的食物,他不知道在饑荒時期,普通百姓連基本的糧食都缺乏,更不用說肉粥了。因此,"不食肉糜"後來就被用來形容一個人對現實情況不了解,或者對別人的困境缺乏同情心。
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批評那些高高在上、脫離民眾、不了解民間疾苦的人。它也提醒人們要關注社會底層民眾的生活狀況,不要對他們的困境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