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折蛇行的意思

"鬥折蛇行"是一個成語,出自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永州八記》中的《小石潭記》。這個成語本來是用來形容小溪的曲折蜿蜒,就像蛇在爬行一樣。後來,這個成語也被用來比喻文章或言論的曲折複雜,不直接了當。

在《小石潭記》中,柳宗元描繪了小石潭周圍的景色,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

「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接著,他描述了小石潭的水流: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最後,他寫到小石潭的水流離開潭後的景象:

「出潭下,鬥折蛇行,明滅可見。」

這裡的"鬥折蛇行"就是形容水流在離開小石潭後,曲折蜿蜒,時隱時現的樣子。這個成語也常用來形容山路的曲折難行,或者是事情的複雜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