駢偶意思

「駢偶」一詞源自中國古代文學,特別是駢文(又稱駢體文)的寫作技巧。駢文是一種講究對仗和聲律的文學體裁,盛行於南北朝至唐宋時期。「駢」字的本意是指兩馬並駕一車,引申為成雙成對的意思。「偶」則是指配對、對偶。因此,「駢偶」就是指在文學創作中運用對偶修辭,將意義相對或相反的詞語、句子排列在一起,形成一種整齊、對稱的美感。

在駢文中,駢偶的運用非常講究,不僅要求上下句意義相對或相反,還要求詞性相同、平仄相對,從而達到音韻和諧、節奏優美的效果。例如: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這句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其中「落霞」對「孤鶩」,「齊飛」對「一色」,形成了工整的駢偶。

駢偶的運用不僅限於古文,在現代漢語寫作中,偶爾也能見到這種修辭手法,用來增強語言的音樂性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