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伯克段於鄢的剋意思

《鄭伯克段於鄢》是《左傳》中的一篇,記載了春秋時期鄭國國君鄭莊公與其弟共叔段之間的爭鬥。這裡的「克」字,按照古文解釋,有「勝利」、「攻克」的意思。

故事大綱如下:

鄭莊公的母親武姜偏愛小兒子共叔段,因此在莊公即位後,武姜要求將制地(今河南省滎陽市西)給共叔段作為封地。莊公同意了,但被大臣祭仲勸阻,認為制地地勢險要,不可輕易給予。於是莊公改將京地(今河南省軎縣)給共叔段,因此共叔段也被稱為「京城大叔」。

共叔段在京地擴充軍備,積蓄力量,準備謀反。莊公的臣下多次勸諫,指出共叔段的野心,但莊公選擇隱忍不發,等待時機。最終,共叔段在母親武姜的內應下,發動了叛亂。莊公見時機成熟,出兵平叛,迅速擊敗共叔段的軍隊,共叔段逃亡,最終在鄢地(今河南省鄢陵縣)被莊公俘獲。

《鄭伯克段於鄢》這篇文章通過這段歷史,反映了古代政治鬥爭的複雜性,以及領導者隱忍待時、運籌帷幄的智慧。同時,也揭示了家庭內部矛盾和親情之間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