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慊於心意思

"行慊於心"這個成語源自《孟子·公孫丑上》,原句是「行慊於心,而後求慊於外」。這裡的「行」指的是行為、行動,「慊」則有滿足、滿意的意思。整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自己的行為能夠讓自己內心感到滿足和滿意,那麼再去追求外界的滿足和認可。

這個成語強調的是內在的自我滿足和自我肯定的重要性,認為如果一個人能夠做到問心無愧,那麼即使外界並不給予認可或獎勵,他也能保持內心的平靜和滿足。反之,如果一個人總是追求外在的認可和滿足,而忽視了自己的內心感受,那麼他可能會感到空虛和不滿足。

因此,"行慊於心"可以理解為做事情要符合自己的良心和道德標準,不要只是為了迎合他人或追求外在的利益而行動。這樣的行為方式能夠帶來真正的內心平靜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