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行意思
《蒿里行》是中國古代的一首樂府詩,屬於《相和歌辭》中的「相和歌」。這首詩的作者不詳,但據推測可能是東漢末年或三國時期的作品。《蒿里行》的內容主要是描述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和死亡,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盪和人民生活的悲慘。
詩中「蒿里」一詞,原意是指古代的墓地,後來也用來泛指人死後的歸宿。因此,《蒿里行》這首詩的主題與死亡和哀悼有關。詩中通過對戰爭的描寫,表達了對生命的珍惜和對和平的渴望。
以下是《蒿里行》的全文(以三國時期曹操所作的版本為例):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孟津,乃心在鹹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這首詩通過描述戰爭帶來的破壞和死亡,反映了詩人對戰爭的厭惡和對和平的嚮往。詩中的「關東有義士」指的是關東地區的將領們起兵討伐董卓;「乃心在鹹陽」則表達了他們的政治野心;「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則描繪了聯軍之間的矛盾和猶豫不決;「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則揭示了戰爭中人們為了權力和利益而互相殘殺的現實;「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則描繪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則是對戰爭造成的人口大量死亡和荒涼景象的描寫;「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則表達了詩人對戰爭中倖存者的同情和對戰爭後果的悲痛。
總之,《蒿里行》是一首反映戰爭殘酷性的詩歌,通過對戰爭場面的描寫和對人民苦難的同情,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和對戰爭的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