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存若亡意思

「若存若亡」這個成語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二十四章,原文是:「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好像存在,又好像要消失。比喻事物或人的存在狀態不穩定,時有時無,時隱時現,或者指對事物的認識模糊不清,無法確定其真實狀態。

在《老子》中,這句話用來形容那些自以為是、自我誇耀的人,他們的行為在「道」的面前就像多餘的食物和累贅的行裝,是人們所厭惡的,因此有道之人不會這樣做。

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一種不確定的狀態,或者用來批評那些自我膨脹、自以為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