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是什麼意思

胎盤(Placenta)是哺乳動物在懷孕期中,母體與胎兒之間進行營養和代謝物交換的重要器官。胎盤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附著在母體的子宮壁上,稱為子宮底蛻膜;另一部分由胎兒的細胞和組織形成,稱為胎兒結締組織。胎盤的功能包括:

  1. 營養供應:胎盤從母體吸收營養物質,如葡萄糖、胺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並將它們傳遞給胎兒。

  2. 廢物代謝:胎盤幫助胎兒排除代謝產物,如尿素和二氧化碳,這些廢物會通過母體的循環系統排出體外。

  3. 呼吸作用:胎盤在胎兒沒有自己的呼吸系統之前,負責提供氧氣給胎兒,並代謝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

  4. 免疫調節:胎盤具有一定的免疫調節功能,可以幫助胎兒避免母體免疫系統的攻擊,同時也限制了一些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細胞通過胎盤。

  5. 激素分泌:胎盤能夠分泌多種激素,如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胎盤生乳素(HPL)和雌激素等,這些激素在維持懷孕和促進胎兒發育中起著重要作用。

  6. 防護功能:胎盤可以過濾掉一些有害物質,如藥物、酒精和細菌,但並不是完全有效的屏障,某些有害物質仍然可能影響到胎兒。

在妊娠期間,胎盤逐漸發育並最終在分娩時與胎兒一起排出體外。胎盤的形狀和大小因動物種類而異,人類的胎盤通常呈圓盤狀,直徑約20-30厘米。胎盤在分娩後通常會被醫生檢查,以確認胎兒的性別和胎盤的完整性,這對於評估母體和胎兒的健康狀況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