綈袍意思
"綈袍"這個詞源自中國古代的一個典故,後來被用來比喻朋友之間雖然身處困境,但仍然相互關心和支持的友情。這個典故出自《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講述了范雎和須賈的故事。
范雎是戰國時期魏國人,後來成為秦國的宰相。在他未發跡之前,曾經在魏國做門客,但因為受到陷害,不得不逃到秦國。在秦國,他化名張祿,並最終得到了秦王的信任,成為宰相。而須賈則是范雎在魏國時的朋友,後來成為魏國的使節。
須賈出使秦國時,范雎得知後便化裝成貧寒的模樣去見他,希望能夠得到須賈的幫助。然而,須賈並不認識眼前的這個貧寒之人就是昔日的朋友范雎,反而因為范雎的貧困而心生憐憫,送給他一件綈袍(一種質地粗糙的衣服)。范雎深受感動,認為須賈雖然不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但仍然能夠在他貧困時給予幫助,這種友情是難能可貴的。
後來,范雎向須賈透露了自己的真實身份,並原諒了他在魏國時對自己的誤解和傷害。這個故事後來被用來形容朋友之間不計較身份地位,能夠在對方困難時伸出援手的深厚友情。
因此,"綈袍"這個詞在中文裡通常用來形容朋友之間的真摯情誼,尤其是那種在困境中相互扶持、關心和支持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