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民之瘼意思
"民之瘼"這個辭彙源自於中國古代文獻,尤其是《詩經》中的《大雅·民勞》篇。這裡的「瘼」字,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意為「病也」,即指的是人民的疾苦、困苦或苦難。因此,「民之瘼」可以理解為「人民的疾苦」或「民眾的苦難」。
《大雅·民勞》中有一句詩:「民之瘼矣,不我知矣。」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對民眾疾苦的關心,以及對於自己無法了解民眾疾苦的憂慮。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民眾的疾苦我無法了解,這讓我感到憂慮。
在古代,這個辭彙常常被用來形容統治者對民眾疾苦的關心和憂慮,體現了儒家思想中「仁政」的理念,即統治者應該關心民眾的疾苦,實施仁愛之政。
在現代漢語中,這個辭彙已經較少使用,但仍然可以在一些古典文學作品或古文研究中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