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櫟之材意思

"樗櫟之材"這個成語出自《莊子·逍遙遊》,原意是指兩種樹木的木材,即樗(chū)和櫟(lì)。在成語中,它比喻的是那些才能平庸、沒有特殊才能的人。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的才能一般,沒有什麼特別出眾的地方,但也並非一無是處。

《莊子·逍遙遊》中提到這個成語的原文是:「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途,匠者不顧。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莊子比喻自己有一棵大樹,人們稱之為樗。這棵樹的主幹粗大而扭曲,不合乎木匠使用木材的規矩;它的枝條彎曲,也不符合工匠的要求。因此,木匠們經過它都不屑一顧。莊子用這個比喻來說明,如果一個人或物沒有實際的用處,就不會受到外界的傷害和困擾,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

後來,"樗櫟之材"這個成語就被引申為形容那些才能平庸、沒有特殊才能的人。在現代漢語中,這個成語的使用並不算非常普遍,但仍然可以在一些文學作品或正式的書面語中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