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若無恨月常圓意思

"月若無恨月常圓"這句話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作《琵琶行》。這句詩的意思是,如果月亮沒有遺憾和缺憾,那麼它就會一直是圓的。這裡的"恨"可以理解為遺憾、缺憾或不足。

在中國文化中,月亮常常被賦予情感和象徵意義。月亮的圓缺變化(月相)被用來比喻人間的悲歡離合,月圓時常被視為團圓和諧的象徵,而月缺則可能被看作是分離或遺憾的象徵。白居易的這句詩通過對月亮的描繪,表達了對人間悲歡離合的感慨,以及對完美和諧狀態的嚮往。

《琵琶行》是一首長篇敘事詩,講述了白居易在江頭遇見一位彈奏琵琶的女子,她的琴聲讓白居易想起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進而引發了對人生無常和命運多舛的感慨。這句"月若無恨月常圓"是在詩中表達這種感慨的一個轉折點,它不僅僅是在描述自然現象,更是在抒發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