怛然失色的意思
"怛然失色"這個成語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意是指因為害怕或驚恐而臉色突然變得蒼白,失去血色。後來這個成語多用來形容因為驚恐、害怕或者突然的打擊而感到非常驚慌,臉色大變的樣子。這裡的「怛然」指的是害怕的樣子,「失色」則是指臉色失去血色,變得蒼白。
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情緒反應,特別是在面對突發事件或者意外情況時的心理狀態。例如,一個人在聽到突然的壞訊息時,可能會怛然失色;或者在遇到危險的情況時,也會出現這樣的反應。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成語中的「怛」字比較生僻,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因此在實際套用中,這個成語可能會被誤寫或者誤用。不過,了解這個成語的由來和含義,對於理解古代漢語和文化,以及豐富現代漢語的表達方式,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