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御不警意思

"徒御不警"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原意是指軍隊中的步兵和車兵都鬆懈,沒有警覺性。後來這個成語多用來形容人們在工作或生活中缺乏警惕和防範意識,對可能出現的危險或問題沒有足夠的準備和應對措施。

這個成語的典故是這樣的:

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在城濮(今山東省鄄城縣西南)發生了一場大戰,史稱城濮之戰。在這場戰役中,晉軍大敗楚軍,楚軍的主將子玉自殺。晉軍勝利後,晉景公命令軍隊班師回朝。在回朝的途中,晉軍經過鄭國,鄭國的國君鄭文公出來迎接晉軍,並設宴款待晉軍將領。在宴會上,鄭文公問晉軍的主將先軫:「貴國的軍隊在城濮之戰中取得了如此輝煌的勝利,請問將軍,貴軍在行軍途中是否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和戒備?」

先軫回答說:「我軍的步兵和車兵在行軍途中都非常鬆懈,沒有警覺性,這就是所謂的『徒御不警』。但是,一旦遇到敵人,我軍的士氣就會高漲,戰鬥力就會倍增。」

鄭文公聽了先軫的話,深感佩服,認為晉軍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是因為他們有著強大的戰鬥力和高度的自信。

後來,「徒御不警」這個成語就被用來形容人們在工作或生活中缺乏警惕和防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