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冠意思

「峨冠」一詞來源於古代漢語,本意是指高聳的帽子,特指古代官員戴的高冠。在古代,官員的服飾非常講究,帽子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峨冠通常與博帶(寬大的腰帶)相搭配,成為官員的標準裝束。後來,「峨冠」這個辭彙也被用來比喻高貴、莊重或卓越的人物。

在文學作品中,尤其是古代詩詞中,「峨冠」常常被用來形容文人士大夫的形象,或者用來指代士人、學者等文化人。例如,唐代詩人杜甫的《春望》中有句云:「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這裡的「簪」就是指古代用來固定峨冠的簪子,詩人以此表達自己的憂國憂民之情。

此外,「峨冠」還常與「博帶」連用,如「峨冠博帶」,用來形容文人的裝束,也比喻文人的風度翩翩。在現代漢語中,雖然「峨冠」這個辭彙已經較少使用,但它仍然保留在成語「峨冠博帶」中,用以形容人的風度或者裝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