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維特的煩惱是什麼意思

《少年維特的煩惱》(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s)是德國作家約翰·沃爾夫岡·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在1774年出版的小說。這部小說是歌德早期作品,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對歐洲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小說以書信體的形式寫成,講述了年輕人維特對綠蒂的愛情以及他對社會傳統和規範的不滿與反抗。維特是一個敏感、有才華但又不滿足於現狀的青年,他在鄉間旅行時愛上了已訂婚的綠蒂。然而,由於社會的壓力和綠蒂即將與他人結婚的事實,維特的愛情無果而終,最終導致他選擇自殺。

《少年維特的煩惱》不僅是一部愛情小說,它還探討了個人自由與社會責任的衝突、浪漫主義的情感表達以及對自然和美的追求。小說中的維特成為了浪漫主義文學中典型的「憂鬱青年」形象,他的煩惱和掙扎反映了當時年輕人對現實不滿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這部小說在出版後迅速風靡歐洲,引發了「維特熱」,許多年輕人開始模仿維特的生活方式和服飾,甚至有人因為愛情受挫而模仿維特的悲劇結局。《少年維特的煩惱》也被認為是對當時社會風氣和價值觀的一種批判,它鼓勵讀者追求個人的幸福和真實的情感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