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不辱命意思
"定不辱命"這個成語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意是指一定不會辜負使命,完成任務。後來這個成語多用來形容接受任務或委託後,決心要盡力而為,不辜負對方的期望。這裡的「辱」指的是辜負、羞辱,「命」指的是使命、命令或囑託。
這個成語的典故是這樣的:
戰國時期,趙國的大臣藺相如因為成功地從秦國奪回了和氏璧,被封為上卿。他的地位超過了趙國的大將軍廉頗。廉頗對此不滿,認為藺相如只不過是靠口才得到了高位,而自己則是靠戰功。藺相如知道後,為了避免與廉頗發生衝突,總是迴避他。有一次,藺相如出門時,遠遠看到廉頗的馬車,就讓自己的車夫掉頭迴避。
藺相如的門客對此感到不滿,認為藺相如太軟弱了。藺相如解釋說,他之所以迴避廉頗,是因為他考慮到國家的利益。他說:「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我考慮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對趙國用兵,就是因為有我和廉頗在。如果我們兩個相鬥,就像兩虎相鬥,必有一傷。如果秦國得知這個訊息,就會趁機攻打趙國。我之所以迴避廉頗,是因為我不想因為個人的恩怨而損害國家的利益。」
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感到很慚愧,於是他脫下衣服,露出上身,背著荊條,到藺相如的府上請罪。他說:「我是個粗人,不明白您的深謀遠慮。我願意為您效勞,定不辱命。」從此,廉頗和藺相如成了好朋友,共同為趙國效力。
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來的,它強調的是接受任務後的決心和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