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的意思請舉出自身符合本意的經驗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句話出自《論語·述而》,是孔子論述教育方法的一段話。這裡的「憤」和「悱」都是形容詞,分別表示內心的不滿足和欲言又止的狀態。「啟」和「發」則是指啟迪和引導。「隅」指的是角落,這裡用來比喻事物的一個方面或一個例子。
整句話的意思是:學生如果不是處於渴望求知的狀態,就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不是處於想說卻說不出的狀態,就不要去引導他。如果教了學生一個例子,他不能夠推想到其他三個例子,那麼就不要再教他了。
這句話體現了孔子主張的教育方法,即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學習能力來進行教學,不能強迫或無謂地灌輸知識。同時,也強調了學習者主動思考和類推能力的重要性。
舉一個符合本意的經驗:
在我學習程式設計的過程中,有時候會遇到一些難題。如果我對這個問題感到困惑,但又不是很想解決它,那麼即使有人給我答案,我也可能不會深入理解這個問題。但是,當我對解決這個問題感到非常迫切,並且已經嘗試過各種方法卻仍然無法解決時,我會對任何可能解決問題的線索都保持高度敏感。這時,如果我得到一點點提示,我就能迅速地理解問題所在,並且能夠自己找到解決方案。這種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