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木已拱成語意思

"墓木已拱"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原意是指墓地上的樹木已經長得可以合抱那麼粗了,用來形容時間的久遠。後來這個成語多用來比喻事物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定的階段,或者用來形容事物的變化已經非常明顯,讓人無法忽視。

這個成語的典故是這樣的:春秋時期,晉國的公子重耳在流亡期間,曾經得到過楚國的幫助。後來重耳成為晉國的國君,就是晉文公。有一次,晉文公和楚國的國君在戰場上相遇,晉文公為了表示對楚國的感激之情,就主動撤退了九十里。這時候,楚國的大臣子玉建議楚國的國君趁機攻打晉國,但是楚國的國君沒有同意,他說:"晉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經歷了千辛萬苦,才得以返回晉國成為國君。他能夠做到這樣,一定是得到了上天的保佑。而且,他流亡期間,我們楚國也給予了他幫助。現在他的墓木已經拱,說明時間已經過去了很久,他的威望和實力也已經很強大了,我們不能輕易地去攻打他。"

後來,這個成語就被用來形容時間的久遠和事物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