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蒂隆效應是什麼意思

坎蒂隆效應(Cantillon Effect)是由法國經濟學家理查·坎蒂隆(Richard Cantillon)在18世紀提出的,它描述了貨幣供應增加對經濟的影響,特別是對不同群體的影響。坎蒂隆效應指出,貨幣供應的增加並不是均勻地影響所有經濟參與者,而是對首先獲得新貨幣的人最有利,而對最後獲得貨幣的人則不利。

坎蒂隆效應的主要觀點是,當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應時,新創造的貨幣並不是平均地分配給所有經濟主體,而是首先流入某些特定的經濟部門或個體。這些首先獲得新貨幣的人可以將其投入市場,購買商品和服務,從而導致這些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上漲。然而,由於價格上漲需要時間來傳導到整個經濟體,那些首先獲得新貨幣的人可以在價格上漲全面發生之前進行購買,從而獲得額外的購買力。

這種效應導致了經濟中的不平等,因為那些最後獲得新貨幣的人將不得不面對更高的價格,而他們的工資或收入可能還沒有相應的增加。這種情況可能會加劇貧富差距,因為富人更有可能首先獲得新貨幣,而窮人則可能會在價格上漲後才獲得貨幣,從而受到更大的負面影響。

坎蒂隆效應還指出,貨幣供應的增加可能會導致通貨膨脹,因為更多的貨幣追逐相同的商品和服務會導致價格上漲。然而,這種通貨膨脹的影響並不是立即和均勻地體現的,而是隨著貨幣在經濟中的傳播逐漸顯現。

總之,坎蒂隆效應強調了貨幣政策對經濟的複雜影響,特別是貨幣供應增加對不同經濟主體的影響並不總是均勻的,這可能會導致經濟中的不平等和通貨膨脹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