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外是什麼意思

"員外"一詞源自中國古代官制,原指在正式官員額定員額之外的人員。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地區,"員外"的含義有所不同,但通常都與官職或社會地位有關。

在唐朝和宋朝,"員外"通常是指在官員定員之外的多餘官員,他們雖然有官職,但並不屬於正式編制,其地位和權力相對較低。在這些時期,員外官往往是通過捐納(即通過財物捐贈獲得官職)或其他非正規途徑獲得官職的人。

到了明清時期,"員外"的含義有所變化,除了仍然指代官員定員之外的官員外,還可以用來指稱一些有財有勢的士紳或地主,他們雖然不是正式的官員,但由於財富和社會地位,在家鄉或社區內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在現代漢語中,"員外"這個詞彙已經不太常用,但其含義仍然可以根據歷史背景來理解。在某些情況下,"員外"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身處於正式組織或體系之外,但仍然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或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