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歎字是什麼意思

"歎"字在古代漢語中通常表示嘆息、感慨或讚嘆的意思。它是一個會意字,由「口」和「欠」組成,「口」表示發聲,「欠」表示張口伸舌的樣子,合起來就是發出聲音的意思。

在古代文學作品中,"歎"字常用來表達人物的情感,比如對人生的感慨、對美景的讚嘆、對不幸遭遇的嘆息等。例如,唐代詩人李白的《將進酒》中有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裡的「歎」字就是用來表達詩人對人生無常和渴望長醉不醒的感慨。

此外,"歎"字還常用來表示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例如,宋代文學家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有云:「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滿面春風笑語香。」這裡的「歎」字表達了詩人對亡妻的深切懷念和對往昔美好時光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