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的意思是古代祭祀的神
"厄"這個字在古代漢語中確實有與祭祀相關的含義,但它的意思並不是指古代祭祀的神。在古代文獻中,"厄"字有以下幾個常見的含義:
-
困境、災難:如《史記·項羽本紀》中的「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遂自刎而死。」這裡的「厄」指的是項羽遭遇的困境。
-
險要的地方:如《三國演義》中的「荊州乃四戰之地,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北接中原,南達交廣,實乃兵家必爭之地。」這裡的「厄」指的是荊州地勢險要。
-
限制、約束:如《論語·里仁》中的「君子不器,君子不器,君子不器。」這裡的「厄」指的是不拘泥於某種形式或工具。
-
困苦、窮困:如《孟子·梁惠王上》中的「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這裡的「厄」指的是民眾的困苦。
在古代祭祀的語境中,"厄"字可能指的是祭祀時遇到的困難或險境,而不是指祭祀的神。古代祭祀的神通常有特定的名字,如天神、地祇、祖宗等,而不是用"厄"字來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