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意思
"五更"這個辭彙來源於古代的計時方式,指的是第五個更次,也就是拂曉時分,大約在凌晨3點到5點之間。在古代,人們將一夜分為五個更次,每個更次大約為2個小時,從晚上7點開始起更,依次為定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直到天亮。
五更時分,太陽即將升起,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因此有「五更雞叫」、「五更寒」等說法,形容的是黎明前的寒冷和黑暗。在文學作品中,五更常常被用來形容時間的早,或者用來表達人們在這個時刻的活動,比如士兵在五更時分起來巡邏,農民在五更時分起來勞作等。
此外,"五更"在中醫理論中也有所提及,指的是人體的一個重要時間點,此時是氣血流注於腎經的時間,被認為是養生的重要時刻。在這個時候,人們應該處於熟睡狀態,以便於身體的修復和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