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桴浮於海是什麼意思
"乘桴浮於海"這句話出自《論語·公冶長》,原文是: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實踐孔子所倡導的道(即儒家之道)在當時的社會中行不通,那麼孔子就準備乘坐木筏子(桴)漂浮在海上,離開當時的社會。這句話表達了孔子對於自己理想和原則的堅持,即使面臨困境和不被理解,也有遠離世俗、隱退避世的意願。
"桴"在這裡指的是木筏或簡陋的浮具,"浮於海"則是指在海上漂浮。整句話可以理解為孔子的一種感慨和自我期許,即如果自己的政治理想無法在現實中實現,那麼他寧願選擇一種與世隔絕的生活方式,也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