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駟對上駟意思
"下駟對上駟"這句成語出自《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原意是指用自己較差的馬匹去對抗對方的優良馬匹。後來這個成語被引申為用自己較次的東西去對抗對方較好的東西,或者是用不對等的條件去進行比較或競爭。
這個成語的典故是這樣的:
戰國時期,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想要攻打鄰國魏國,於是詢問大臣們的意見。有一位名叫田忌的大臣,他的門客蘇秦建議他不要直接與魏國的精銳部隊正面交鋒,而是應該用迂迴的策略來取勝。
蘇秦提出了一個計策,叫做「下駟對上駟」。他建議田忌先用自己較差的馬匹去對抗魏國的優良馬匹,讓魏國人產生一種齊國馬匹不如魏國的錯覺。接著,再用齊國的中等馬匹去對抗魏國的較差馬匹,最後再用齊國的優良馬匹去對抗魏國的中等馬匹。這樣一來,雖然在第一次比賽中齊國輸了,但在後面的兩次比賽中齊國都獲得了勝利,最終贏得了整個比賽。
這個故事後來被用來比喻用不對等的條件去進行比較或競爭,或者是用智慧和策略來取勝。在中文裡,這個成語也被用來形容一種以弱勝強、以劣勝優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