齧雪意思
"齧雪"這個辭彙源自中國古代漢語,它的意思是「啃食雪」,通常用來形容動物在冬天找不到食物時,只能啃食雪的情景。這個辭彙常常被用來比喻生活困苦、饑寒交迫的境況,或者用來形容人們在這種困境中仍然堅持不懈、頑強生存的精神。
在古代文學作品中,"齧雪"這個意象經常被用來增強作品的藝術效果,增加作品的悲涼氣氛,或者用來表達對弱者的同情和對不公命運的感慨。例如,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賣炭翁》中就有「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這裡的「齧雪」雖然沒有直接出現,但是通過賣炭翁的艱辛生活和饑寒交迫的處境,可以感受到「齧雪」所傳達的悲涼和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