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威王的“一鳴驚人”是什麼意思

"一鳴驚人"這個成語出自《史記·滑稽列傳》,原意是指鳥類中的一些鳥,如鶴、孔雀等,平時不常鳴叫,但一旦鳴叫,聲音悅耳,引人注目。後來這個成語被引申為比喻一個人平常不顯山露水,一旦展現才能,就會讓人感到驚訝和佩服。

在中國歷史上,齊威王是戰國時期齊國的一位國君,他在位期間,曾經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齊國的國力得到了增強。據說,齊威王在位初期,並不怎麼理政,國家大事都交給臣下去處理。但是,他並不是一個昏君,而是一個有心計的君主。他通過觀察臣下的表現,來評估他們的能力和忠誠度。那些真正有能力並且忠心耿耿的臣子,他會給予重用;而那些只會阿諛奉承、沒有實際才能的人,他則會逐漸疏遠。

齊威王的這種做法,被認為是「一鳴驚人」的典範。他並不像一些君主那樣,一上位就急於表現自己,而是選擇了低調行事,觀察時局,等待時機。一旦他認為時機成熟,就會採取行動,展現出他的才能和決心。這種做法,不僅讓他成功地掌握了國家的大權,也讓他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明君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