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痺不仁的意思
"痲痺不仁"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劉玄傳》,原意是指身體某部分痳木,沒有知覺。後來這個成語被引申為形容一個人對於別人的痛苦和困難沒有同情心,漠不關心,或者是指一個人對某些事情沒有感覺,顯得很冷漠。
這個成語的用法通常是用來形容人的態度或者行為,表示對他人遭遇的不關心或者是對某些事情的冷漠態度。例如:
- 他對這些社會問題總是痲痺不仁,好像與他無關一樣。
- 這些官員對民眾的疾苦痲痺不仁,完全沒有想要解決問題的意願。
在使用這個成語時,通常帶有批評或者貶義的色彩,表示對某人缺乏同情心或者對某些事情缺乏應有的關注和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