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臥東床意思

"高臥東床"這個成語出自中國古代的一個典故,與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有關。據說,王羲之年輕時才華出眾,名聲遠揚,許多人都想將女兒嫁給他。當時,太尉郗鑒非常欣賞王羲之的才華,想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

郗鑒派了一位使者到王羲之家,想要觀察王羲之的日常行為和風度。王羲之的父親知道後,讓所有的兒子都整裝待發,準備接待使者。但是,王羲之卻不以為然,他認為自己的真實面貌不需要刻意裝飾,於是繼續躺在東邊的床上,不修邊幅。

使者觀察了王羲之的兄弟們,但對他們都不太滿意。最後,使者來到王羲之的房間,看到他高臥在床,不拘小節,但卻透露出一種非凡的氣質。使者回去後,將所見報告給郗鑒,郗鑒聽後大喜,認為王羲之是個不羈之才,於是決定將女兒嫁給他。

"高臥東床"這個成語後來就用來形容一個人雖然不修邊幅,但卻有真才實學,不拘泥於外表的禮節。它強調的是內在的品質和才能,而不是外在的裝飾和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