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糜意思
"食肉糜"這個辭彙源自中國古代的一個典故,出自《晉書·惠帝紀》。這個成語的由來與西晉時期的一個皇帝晉惠帝有關。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年發生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很多百姓因此活活餓死。訊息傳到皇宮,晉惠帝聽了大臣的奏報後,竟然問了一句:「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這句話的意思是,既然百姓沒有米飯吃,為什麼不吃肉粥呢?
晉惠帝的這句話反映了他對民間疾苦的無知和脫離實際。在饑荒時期,普通百姓連基本的糧食都缺乏,根本不可能有肉和糜(一種用肉和米製成的食物)。晉惠帝的建議顯然是不切實際的,也顯示了他對百姓生活的漠不關心。
因此,"食肉糜"這個成語後來就被用來形容那些不切實際、不了解民間疾苦、高高在上的人。它也用來比喻那些提出不切實際的建議或想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