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編三絕的韋編是什麼意思

"韋編三絕"這個成語出自《史記·孔子世家》,原意是指孔子讀《易經》時,因為反復閱讀和翻查,導致用來裝訂竹簡的皮帶(韋即皮革)斷裂了三次。這個成語後來用來形容人讀書刻苦,或者比喻某人學識淵博,對某種學問有極深的造詣。

在古代,書籍並不是像現在這樣印刷在紙張上,而是將文字刻在竹簡或木牘上,然後用繩子或皮帶將它們連接起來,成為一本書。這種裝訂方式稱為"編",而"韋"則是指皮革,因為古代常用皮革來製作繩子或帶子。

"韋編三絕"中的"三"並不一定是指三次確切的數量,而是一個虛數,用來強調孔子讀書之多、之勤,以致於書籍的裝訂都多次損壞。這個成語也反映了孔子對知識的渴求和學習的堅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