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格納的「大陸漂移說」是什麼意思
韋格納的「大陸漂移說」是由德國地質學家阿爾弗雷德·韋格納(Alfred Lothar Wegener)在1912年提出的理論,該理論認為地球表面的陸地曾經是一個單一的超級大陸,稱為「盤古大陸」(Pangaea),這個超級大陸在距今約2.5億年前開始分裂成幾個較小的陸地塊,這些陸地塊隨後在大約2億年前進一步分離,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大陸分布。
韋格納的大陸漂移說認為,這些大陸塊是通過一種類似於地球自轉的力,即「極移力」,被推動著在地球表面移動。他提出,這種力可以解釋為何大陸的形狀可以像拼圖一樣相互吻合,以及為何某些大陸邊緣的化石和地質結構如此相似。例如,南美洲東海岸的斷層線與非洲西海岸的斷層線幾乎完美對應,這表明它們曾經是連接在一起的。
然而,韋格納的大陸漂移說在當時並未被科學界廣泛接受,部分原因是缺乏一個合理的機制來解釋大陸是如何漂移的。直到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海洋地質學的研究發現了海底擴張的證據,以及發現了磁異常條帶,這些發現為大陸漂移提供了物理機制,最終發展成為現代板塊構造理論。
現在,我們知道地球的表面是由一系列的板塊構成的,這些板塊在地球內部熱對流的作用下緩慢地移動。這些板塊的運動導致了火山、地震和其他地質現象的發生,同時也塑造了地球表面的地形。大陸漂移說是板塊構造理論的前身,它為我們理解地球的地質歷史和動態提供了重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