隅中的意思

"隅中"這個詞源自中國古代的計時方法,指的是特定的時間點。在古代,人們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隅中"指的是十二時辰中的第八個時辰,相當於現代時間的上午9點到11點。

這個詞語的由來與太陽的位置有關。在古代,人們通過觀察太陽的位置來確定時間。當太陽升到東南方,太陽光開始變得強烈,但還不是正午時分,這個時候就被稱為"隅中"。"隅"有角落、邊緣的意思,"中"則是指太陽升到天空中央的時刻,即正午。因此,"隅中"意味著太陽還沒有到達天空的中央,而是在天空的角落或邊緣。

在古代文獻中,"隅中"這個詞語常常用來描述人們在這個時間段的日常活動。例如,《詩經·豳風·七月》中有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這裡的「七月流火」指的是農曆七月黃昏時,大火星(心宿二)出現在天空的西南方向,預示著暑熱的消退。而「九月授衣」則是指到了農曆九月,天氣漸涼,人們開始準備過冬的衣物。這兩個時間點都是根據太陽的位置來劃分的,反映了古人對自然節律的觀察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