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曆是什麼意思

陰曆(Lunar Calendar),又稱為太陰曆,是一種以月亮的相位為基礎來計算時間的歷法。在陰曆中,一個月的長度是根據月亮的朔望月來確定的,即從新月到新月或從滿月到滿月的時間間隔。朔望月的平均長度大約是29.5天。

陰曆與陽曆(Solar Calendar)相對,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運行的周期為基礎制定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公曆或格里曆(Gregorian Calendar)。陽曆的一年約等於地球繞太陽運行一周的時間,大約是365.2425天。

陰曆在許多文化中都有應用,尤其是在亞洲和中東的一些傳統節日和宗教儀式中。例如,伊斯蘭教的齋月和開齋節就是根據陰曆來確定的。此外,中國傳統的農曆也是一種陰曆,它不僅用於農業活動的指導,還用於許多傳統節日的慶祝,如春節、中秋節等。

陰曆的特點是它的月份長度不固定,並且與陽曆的日期之間沒有固定的對應關係。這意味著陰曆的日期每年都會在陽曆的日期上提前一點,這種提前稱為陰曆的「陰曆漂移」。為了保持陰曆與農作物生長周期和天文事件的一致性,一些陰曆系統會通過插入閏月來調整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