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三舍意思
「避三舍」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原意是指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在與楚國交戰前,為了報答楚成王曾經的恩惠,承諾在戰場上退避三舍(舍為古代行軍三十里為一舍)以示尊敬和禮讓。後來這個成語被引申為比喻對人表示極大的尊敬和退讓,或者為了避免衝突而採取的迴避行為。
這個成語的典故是這樣的:晉文公重耳在年輕時因為政治原因被迫流亡國外,期間得到了楚成王的庇護和禮遇。後來晉文公回國即位,成為晉國的國君。不久後,晉國和楚國因為爭霸中原而成為敵對國家。在兩軍對壘之時,晉文公為了報答楚成王的恩情,決定在戰場上退避三舍,以示尊敬和禮讓。最終,晉國在城濮之戰中取得了勝利,但晉文公的這一行為被後人傳為佳話,成為禮讓和感恩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