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三舍意思

"退三舍"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原意是指在古代戰爭中,一方為了表示誠意,後退九十里(一舍為三十里),以避免直接衝突。這個成語後來引申為表示對人讓步或寬容,以示友好或避免衝突。

成語的典故是這樣的: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是兩個強大的國家,兩國之間經常發生戰爭。有一次,晉楚兩國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交戰,晉軍為了表示自己的仁義和禮讓,主動後退了三舍(即九十里)。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便緊追不捨。結果,晉軍在城濮之戰中大敗楚軍,取得了勝利。

這個成語告訴我們,有時候適當的退讓可以贏得對方的信任和尊重,從而為自己爭取到更好的機會和條件。同時,它也提醒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和衝突時,要懂得適時的妥協和讓步,以達到和諧共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