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荊請罪意思

「負荊請罪」這個成語出自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的一個故事。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比喻自願承認過錯,並且願意接受懲罰,以示懺悔和改過自新的決心。

這個成語的典故是這樣的:戰國時期的趙國有一位名將叫做廉頗,他因為嫉妒另一位能臣藺相如的才能和受到的賞識,曾經多次對藺相如表示不滿,甚至有時還會故意刁難他。藺相如並沒有與廉頗計較,反而表現得非常謙讓和寬容。最終,廉頗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深感慚愧,於是決定向藺相如道歉。

廉頗脫去上衣,露出脊背,背負著荊棘,親自到藺相如的府上請求寬恕。他這樣做是為了表明自己願意承受任何懲罰,以贖自己的過錯。藺相如見廉頗如此誠懇,便原諒了他,兩人最終和好如初,成為了知心朋友。

「負荊請罪」這個成語就從這個故事中來,用來形容人勇於承認錯誤,並且願意接受懲罰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