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不哀哉意思

"豈不哀哉"是一句中文成語,出自《詩經·小雅·採薇》。這句話的意思是:「這不是很悲哀嗎?」或者說「這不是很令人傷心嗎?」用來表達對某種不幸或悲慘情況的感慨。

在古代文獻中,這句話常常用來形容戰爭的殘酷、別離的痛苦、生命的短暫等悲傷主題。例如,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描繪項羽在烏江自刎前的情景時,就使用了這句話:

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王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項羽之死,豈不哀哉!有勇力,無仁義,終為人擒。」

這裡太史公(司馬遷)用「豈不哀哉」來評價項羽的悲劇性結局,表達了對這位英雄人物不幸遭遇的感慨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