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在文言文中,「行」這個字有多種含義,可以作為動詞、名詞或者副詞使用,具體意思需要根據上下文來確定。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意思:
-
動詞:
- 行走,走路:《論語·述而》:「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 行動,做事:《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 實行,執行:《荀子·王制》:「故有社稷者而不能愛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親愛己,不可得也。」
- 流行,傳播:《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
名詞:
- 行為,品行:《論語·里仁》:「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路途,道路:《詩經·小雅·車轄》:「行道遲遲,載思載想。」
- 行列,隊伍:《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執曹伯,分曹、衛之田以畀宋人。」
-
副詞:
- 將要,即將:《史記·高祖本紀》:「漢王曰:『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 於是,就:《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曹操聞之,大怒,教許褚領兵五百,前往探聽。許褚領命,即引兵起行。」
此外,「行」還有其他的一些意思,如作為量詞,用於計算行走的步數;或者作為姓氏等。在不同的語境中,「行」的意思可能會有所不同,需要根據上下文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