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通透性增加意思
血管通透性增加是指血管壁對液體和分子(如蛋白質、白細胞、水等)的通透能力增強,這意味著更多的物質能夠通過血管壁進入組織間隙或從組織間隙進入血管。這種變化通常會導致組織液量的增加,從而引起水腫(組織液過多積聚)或出血。
血管通透性增加可以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
-
炎症反應:當身體發生炎症時,炎症介質如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和細胞因子等會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使得白細胞和抗體能夠到達炎症部位進行防禦和修復。
-
物理損傷:組織損傷或機械壓力可以破壞血管壁的結構,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
-
生物病原體:細菌、病毒和其他病原體感染時,它們產生的毒素或酶可以降解血管壁的成分,增加通透性。
-
化學物質:某些化學物質(如蛇毒、某些藥物等)可以直接作用於血管壁,導致通透性增加。
-
激素和神經遞質:某些激素(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神經遞質(如乙醯膽鹼)也可以影響血管通透性。
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是許多疾病和生理過程的常見特徵,包括過敏反應、感染、創傷、燒傷、腫瘤和心血管疾病等。在臨床上,可以通過檢測組織液或血液中的蛋白質水平來評估血管通透性,因為蛋白質的漏出是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一個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