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無不由為以治以成之也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第二十三章,原文是:「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切事物都是由無為而治、無為而成。
這裡的「為」指的是人為的、有目的的、有計劃的行為。而「治」和「成」則是指事物的發展和變化。整句話的意思是說,事物的發展和變化不是由人的意志所決定的,而是遵循自然規律的。人的行為如果違反了自然規律,就會導致失敗和挫折。相反,如果人的行為符合自然規律,就能夠順利地達到目標。
這句話反映了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強調了順應自然的重要性。在老子的思想中,無為並不是指不作為,而是指不違反自然規律的作為。只有順應自然,才能夠達到最高的治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