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芥川龍之介意思

"羅生門"(Rashōmon)是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Akutagawa Ryūnosuke)的一篇短篇小說,首次發表於1915年。這篇小說後來被改編成電影,由黑澤明導演,成為世界知名的作品。

"羅生門"這個詞本身是指日本京都的一個城門,即羅生門樓,它是從平安時代以來就存在的建築物,後來成為廢墟,成為無家可歸者和罪犯的藏身之處。在芥川龍之介的小說中,"羅生門"這個詞已經成為一個象徵,指的是一個道德淪喪、真相不明、人性醜陋的地方。

小說《羅生門》講述了一個關於道德選擇的故事。故事發生在12世紀的日本,當時正值內戰時期,社會秩序混亂,人們的生活困苦。小說的主角是一個被解僱的家僕,他無處可去,瀕臨餓死的邊緣。在走投無路之下,他來到了羅生門,在那裡他遇到了一個老婦人,她正在拔一個死屍上的頭髮。家僕憤怒地質問老婦人為何要這樣做,老婦人辯解說她這樣做是為了生存,因為她自己也被迫這樣做。家僕聽了之後,突然意識到自己也必須為了生存而不擇手段,於是決定強行奪走老婦人的衣服,以此作為自己生存的手段。

芥川龍之介通過這篇小說探討了人性的複雜性和道德的相對性。在一個混亂的世界裡,人們為了生存可以做出什麼樣的事情?什麼是正義?什麼是邪惡?這些問題在小說中並沒有明確的答案,而是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

"羅生門"這個詞後來也被用來形容那些真相不明、各執一詞、難以判斷是非對錯的複雜情況。在現代社會中,當人們面對一些說法不一、難以確定真相的事件時,常常會用"羅生門"來形容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