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身外意思
"置之身外"這個成語出自《莊子·齊物論》,原意是指將個人的得失、榮辱、生死等置之度外,不放在心上,也就是超脫於物外,不受外界影響的境界。後來這個成語多用來形容對待某些事情或者物質利益的態度,表示不把某事或某物看得太重,能夠超然物外,保持內心的平靜和超脫。
在現代漢語中,"置之身外"可以用來形容對待某些事物的態度,表示不把某事或某物看得太重,能夠超然物外,保持內心的平靜和超脫。例如:
- 他對金錢看得很淡,總是能夠置之身外,不會為了金錢而放棄自己的原則。
- 她對待名利的態度很灑脫,總是能夠置之身外,不會被名利所左右。
- 他對待這次失敗的態度很從容,總是能夠置之身外,不會因此而失去信心。
總之,"置之身外"這個成語強調的是一種超脫、不計較、不執著的態度,表示能夠超越物質和世俗的束縛,保持內心的平靜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