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通縮是什麼意思
經濟通縮(Deflation)是指一個經濟體中整體物價水平持續下降的現象。與通貨膨脹(Inflation)相反,通縮時貨幣購買力增強,因為同樣數量的貨幣可以購買更多的商品和服務。
經濟通縮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
-
需求減少:當經濟活動減弱,消費者購買力下降,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減少,導致價格下降。
-
生產過剩:供應超過需求,導致市場上的商品過剩,進而壓低價格。
-
成本降低:由於技術進步、生產效率提高或原材料價格下降,生產成本降低,從而導致售價下降。
-
貨幣供應減少:中央銀行緊縮貨幣政策,減少貨幣供應,使得貨幣相對稀缺,購買力增強,從而導致價格下降。
通縮可能對經濟產生多方面影響:
- 債務問題:隨著物價下跌,債務的實際價值相對增加,使得償還債務變得更加困難。
- 消費減少:由於預期價格會繼續下跌,消費者可能會延遲購買,等待更低的價格,從而進一步減少需求。
- 投資減少:企業可能會推遲投資,因為他們預期未來的生產成本會更低,這會加劇經濟下滑。
- 失業率上升:由於需求減少和投資減少,企業可能會削減生產和裁員,導致失業率上升。
- 經濟衰退:持續的通縮可能導致經濟活動萎縮,進而引發經濟衰退。
雖然通縮在理論上可能對債務人和儲蓄者有利,但實際上,長期和過度的通縮被認為對經濟增長不利,因為它會抑制消費和投資,進而導致經濟活動減少。因此,許多經濟體的中央銀行都設定了低通脹目標,以維持穩定的經濟增長。